文字处理 | office快递 | 公文课堂 | 名篇佳作 | 商务英语 | 英语欣赏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书 | 商务礼仪 | 职场礼仪 | 人在职场 | 时尚生活 | 办公软件 | ||
综合应用 | 工作手记 | 实用范例 | 写作知识 | 商务写作 | 休闲英语 | 地方法规 | 法律知识 | 外事礼仪 | 各国礼仪 | 饮食男女 | 休闲驿站 | 工具软件 |
现在轮到我来对各位道谢了,我不用说明自己是多么期待这个机会;只是,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真正来临的时候,我反而担心自己会辞不达意,因为一个天生不善言辞的人是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
所有作家都属于天生不善言辞的一类;作家和演说家不仅不一样,并且还站在相反的立场上,因为他们的功业与效用是由不同的途径进行的。特别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作家,习惯了文学性的表达,而又不能免于临场的、简短的谈话时,终难免要出纵漏,只有伶牙俐嘴的演说家才能免除。而我现在的情况更复杂了一一我没有料到贵国会赐给我这份殊荣,更没料到瑞典文学院的先生们为我安排这个壮观得让我心慌的盛典!确切地说,我所具有的特J 陛是史诗性而不是戏曲性,为了求得一种平稳的生命和艺术的韵律,我希望自己的心绪能平静;毫无疑问,如果这个戏剧性的火花已经由我北方的邻国所撞开,并波及我平稳的生命与艺术韵律,那我的修辞能力便会降到平常的极限以下。自从瑞典文学院宣布这个决定以来,我整个人陶醉在神思恍惚的狂喜之中,我无法说出它对我的心灵有多大的震撼;我觉得歌德朗诵给爱神丘比特听的那一句美妙的情诗颇能说明我此时的心情:“你更换了我舞台的道具,便造成了慌乱不堪。”所以说,诺贝尔奖已经在我史诗性的生命中掺入了戏剧性的成分一一原谅我拿诺贝尔奖和平静生活中的激越行为相提并论,但我确信这样做不会太冒失。
然而,一个艺术家要大胆地去接受我现在所获得的荣誉并不简单;一般说来,一个不流俗又能自我要求的作家在这种情况下将会使自己的良心感到何等的惶恐呢?面对这种尴尬的处境,我认为只有超越个人之见才是上策,也才能叫人心安理得。歌德一度自负地认为:“只有三流的人才会谦虚。”
当然,这是一个大人物想摆脱虚伪的道德镣铐时所宣泄的诅语。不过,我敢对大家说,这句逛语并不全然正确;谦虚是含有智慧学问的,以目前我所获得的荣誉而感到骄傲和自满的人是不够明智的。我呕心沥血,才有机会从我的邻国得到这份国际驰名的大奖,由于我,敝国的人民今天几乎要达到欢腾的高潮!
经过这么多年,诺贝尔奖再度颁给德国,尤其是颁给德国散文体的作品,这表示了我常常被误解和伤害的祖国已经为人世的爱心所接受;对于这件事,我的感受是复杂的。
我用不着再进一步去揣测这份爱心的意义。巧年来,德国的思想和艺术,在身心都优裕的条件下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成就,在安逸的环境里,没有任何工作会有成就的;尤其是思想与文化,原来就得生长在全面强烈的、悲恰的、离乱的痛苦中。在东方和俄国都陷入剧变的时候,德国却维护了西方和欧洲文化形体的尊严;就欧洲人来说,形式乃是荣誉的重点,难道不是这样吗?我很欣赏新教徒直接和上帝沟通的方式,可惜,我不是新教徒,我的习俗和各位在场的朋友一样。然而,我私下里喜欢一位名叫塞巴斯蒂昂① 的圣徒,这个圣徒正被四面八方来的矢石刀剑所伤害,但在险境中依然含笑一一1 ,神就在你受难的时候接近你”,这是塞巴斯蒂昂所代表的英雄风范。这个风范也许并不文雅,为了德国的心灵,为了德国的艺术,我还是极力主张这种英雄主义,而且我还认为诺贝尔奖颁给德国文学是在精神上赋予德国这个崇高的英雄风范。德国曾经在诗的创作上表现了这种风范,也保存了国家的荣誉;政治上的统一,不让它流于可悲的无政府状态;精神上结合了东方的苦难哲学和西方的形体原则,以便从痛苦中去创造出美感。
在基金会决定颁奖给我以后,我就告诉过最先几位来找我的代表,说我能从北方的邻国中获得这份荣誉是多么高兴和感动。作为一个吕贝克的子弟,我从小就养成和斯堪的纳维亚地方相似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作家,我对北欧的思想氛围怀有爱慕之心。年轻的时候,我的小说里甚至有一位青年像托尼欧• 克罗格一样,在他身上,北欧和南欧的特性是那么富有创造性而又耐人寻味地结合在一起,小说里的南欧,意味着世俗和智慧之进取的本质,以及冷静的艺术热情的本质一方面,北欧却代表着心灵和中产阶级的故乡,代表着根深蒂固的情感和亲切温馨的人性。现在,这个心灵之乡的北欧,在这场光辉的盛典上拥抱着我;这是我有生以来一个最美丽、最富有意义的真正的节日,就像瑞典人所说的“欢欣的时刻”― 请原谅我把这句话用得这么笨拙。
女士们,先生们;最后,请允许我和各位一起向基金会表示最崇高的致意,并感谢它对全世界具有如此重大的恩泽,感谢它为我们安排了今天晚上这一美好的盛会。按照贵国的优良习俗,请和我一道再次为诺贝尔基金会齐声欢呼!
① 早期基督教徒,因在军内传教被罗马皇帝处以乱箭射死。
选自《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演说集》
作者简介:托马斯•曼1875 一1955
德国20 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生于吕贝克城一个粮商家庭。年少时家道中落,做过学徒。18 %年进一家著名讽刺周刊当编辑,开始创作生涯。1900 年发表《 布登勃洛克》 一书,轰动德国文坛。1918 年发表《 一个不问政治者的看法》 ,对自己早期作品中的日耳曼民族优越论,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立场进行反思,提醒国人譬惕邪恶势力的滋长。此后,频频在国内外发表演说,抨击纳粹,同情社会主义。希特勒上台后,被迫流亡国外,作品被禁。1938 年定居美国;1953 年移居瑞士。另著有《 魔山》 、长篇四步曲《 约瑟和他的兄弟们》 等。文风细腻,构思奇特,富于幽默讽刺和象征意义,常反映出生逢乱世、资本主义面临危机、文学艺术家因而茫然失措的主题。时隔30 年,他的长篇散文体小说《 布登勃洛克》 得到各国文坛的认可,并于1929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篇是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领奖时发表的演说。一如他的文风,他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自己登台时诚惶诚恐的心情,倾诉了对历经坎坷的德国故土的钟爱之情,还表达了对北欧邻邦和瑞典人民的感激之情。全篇情理交融,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